台譯 e現代性:現況gah展望
張春凰
摘要
台語書寫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e[的]歷史,mgor[然而]因為台灣e外內在殖民因素,一直到解嚴後民間發起草根性e母語運動,ziah[才]為台語文學開創全新e發展契機。但di[在]台語書面化日漸成熟e現主時,若ganna[僅只]偏向追求、期待台語Shakespeare[莎士比亞]來出世,再來談論台語書寫e質gah[與]量之層面,這是無夠實際e幻想。現在,台語文上需要e是大量經典e注入,來充實伊內容e豐富gah多樣性,所以除了創作以外,翻譯必然是一條充實e管道。本文ui[從]論述「台語書寫e歷史ham[和]方式」及「台語所面臨e困境」出發,舉例探討並省思台譯如何借著過去人類翻譯e活動來充實,以展現伊獨特具有e現代性面貌。本文透過對台語翻譯文獻e現況重新做整理,並深入探討外來詞台譯e問題,作者在此提出「隨文簡註」e方式,來展望「台譯現代性」e未來。
關鍵詞:翻譯(translation)、文學再生產(literature reproduction)、再現(representation)、台語文學(Taiwanese Literature)、現代性(modernity)、外來詞(foreign words)
一、前言
1990年代解嚴以來,提倡「台語文藝復興運動」e人士,除了積極鼓勵民眾投入書寫創作以外,上ng望[寄望]e就是一位Shakespeare[莎士比亞]e誕生。台語文學界e前輩以「民族國家gah民族語言相依相存」做宣導重點,一方面全力投入母語寫作e行列,一方面dor舉「歐洲文藝復興」ho人民edang脫離「中古烏暗時期」進入到現代文明做例,來鼓吹母語文藝復興,營造出台語文學初步已踏入眾聲喧嘩、多音交響e時代。也就是根據先輩e努力,張春凰等人合著e《台語文學概論》作為近代台語文學史e整理介紹做一個開頭。Mgor di檯面上e台語文學作品中,除了本土原味e創作、蒐集ham彙編、改寫e民間故事或台語詩集e數量勉強算是充足外,台語散文、小說、戲劇gah兒童文學等文類,di台灣出版品中所佔e比率實在真少,更免講科普台文zit方面e資料 。
以逐禮拜一小時e國小母語教學來看,時數已經不足,再加上拼音系統、用字gah書寫方式(張春凰等2001:518-558)使用上猶有異議,加上英語教育e雙線進行所造成e認知差異,這種現況多少阻止了母語推展e能量,甚至為veh「gah國際接軌」,suah[因而]有阻礙母語推廣運作e可能,急需復育e母語文化顯明di其中遭受真大e傷害,必須加倍拍拚,才edang勉強保有一線初現e光絲。對長期參與母語事務e人來講,若靜待母語政策落實後才開始寫作,就必須遭受母語文化早慢會面臨衰亡e危機gah隱憂。雖然少數注重母語創作e基金會(如榮後文教基金會、火金姑台語基金會、吳濁流文學獎、文建會等)設有母語文學創作e獎勵,某一寡縣市文化中心di舉辦文學獎e時陣,亦ve[不]排斥母語文學e參選,但是各種經典名著gah現代論述e母語翻譯,除了文建會提供e少數補助小可陪點淡薄仔以外,官方卻真少ga[將]「發展母語翻譯」納入去政策規劃當中,使得台譯作品差不多完全無機會edang[可以]得著獎助出版e範疇。
而且現今母語書寫猶ve普及化,若單只是希望di極少數e母語作家中,得以出現一位ve[尚未]出世eShakespeare[莎士比亞],恐驚是無實際e期待。就準講已有zit[這一]款大師存在,di當今多元文化、網際網路ham跨國資源交流e趨勢下,母語e主體性除了在文學e領域中勉強占有一席,科技方面e母語文獻接近是無e程度。按呢e母語失衡狀況,使真濟文學/科學少年無法度滿足yin[他們]e閱讀胃口,因為veh[要]達到方便吸收資訊e閱讀材料是嚴重不足e。在無法充分滿足讀者求知需求e情境下,母語是真容易消失、甚至死亡。假使國小母語教育能得具體落實,尚且具大成效,又如何edang永久續續推展到中學、大學、社會,使得多語臺灣可以正常運作?在ziah-nih-a[這麼的]式微e現象氛圍裡,翻譯工程是搶救gah充實母語e積極辦法之一。
二、台譯現代性
以下將veh簡述台語書寫e歷史、方式gah目前所面臨e困境,按呢edang具體探討台譯如何透過借著已經有e實例,來展現伊獨特e現代性面貌。
2.1 台語書寫e歷史、方式gah困境
台語e書寫形式目前有「全羅馬字」、「全漢字」以及「漢羅並用」三種,「漢羅並用」是當今台語書寫e主流。1636年羅馬字學校e設立,是促成台語文在台灣可以書面化e關鍵要素,十七世紀荷蘭傳教士gah十九世紀西方傳教士所設計e「新港文」ham「白話字」,可講是現代台語拼音gah全羅馬字書寫系統e起源(蔣為文 2005:26)。上出名e全羅馬字經典是「教會白話字聖經」,近年gorh有特別設計e台語全拼音書寫系統,如林繼雄(1990)e「現代文書法」等。全羅文亦可稱為全拼音文,原則上任何一套羅馬字拼音系統,攏可用來書寫全羅文。
全漢字台文是以漢字書寫台語,如四句聯gah以全漢字書寫e作品。若是只用台語文讀音朗誦e傳統漢詩ham古文是漢文,無屬di台文e範疇。咱若是限定只用全漢字書寫,必然會面臨以下e問題:(1)「用漢字標寫台灣話,必須運用訓讀、音讀、假借字、俗字等各種手段。作者之間並無固定約定,而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,各行其是」(王育德 1993:46);(2)「北京話和台灣話之間的差異,有些地方超過英語和德語之間的差異」(ibid:76);(3)勉強訓音漢語,造成「台文是粗俗語文」e刻板印象,如cittor〔遊玩〕寫做「七桃」、hoding〔門坎〕寫做「戶奠」等一寡豬舌搭馬鼻[張冠李戴]e誤用(張春凰等2001:518-58);(4)「人腦的口語因為需要來創造新用法,結果漢字卻落伍及語言脫節。台語口語的文白異音已經發展做無仝的語詞,字卻只代表古早話」(鄭良偉等 2003:28)。
Gorh再講,漢字表意功能雖強,但其表音功能dor不如台語,台語除了特別詞之外,其音素、音節、調性、韻律等皆比華語豐富(王育德 1993),其語法、句型也有差異(鄭良偉編 1989、1997)。雖然「全漢字」e書寫方式會引發真濟問題,但台灣是漢化極深e社會,「全漢字台文上主要e優點是免去挑戰台語人e漢字情結,自動通過第一個關卡」(江永進 1995:46),「若要完全廢除漢字的使用,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」(張學謙 2005)。比較之下,「漢羅並用」mdann[不只]可以保留其口語e韻律gah音樂性,ma可以彌補全漢字台文e缺點gah不足之處。
「漢羅並用」所指涉e是:同時使用漢字gah拼音字(羅馬字)來書寫台文。Ui 1960年代王育德(1993:259-260)以來,到80、90年代許極燉、鄭良偉、江永進、張學謙(1998)gah蔣為文(2005)等人,攏一再闡述「漢羅並用」e優點。理由如下四點所示:
(1) 漢字本是為中文服務所設計e系統,現代台灣話大約有25~30%是特別語詞(許極燉 1988:48;王育德 1993:63),而且台語e擬聲語ham形容詞攏相當發達,其構詞法ma足特殊(鄭良偉編 1989、1997),若直接採用加注意義e漢羅文,如sainai[撒嬌]、hiaubai[得意、誇耀]、烏sor-sor[非常黑]等,除了輔助閱讀,ma可以di書寫中保持各族語ham外來語e特色,來促進各語言族群e溝通,並進一步改善母語環境,促生多元台灣e生成。
(2) 台語拼音字可以解決外來詞e問題,如:odovai[機車]、KTV、SPA、DNA、ADSL等名詞之使用,避免因為漢字音譯之二手翻譯轉換,所造成e變異gah剝離現象。
(3) 除了減少電腦造漢字e困難,gah造字檔難以di網際網路上流通e困境,ma可以避免特異漢字gah艱難漢語所引發e閱讀ham學習困難,以及如何制定標準漢字e種種爭議(張春凰等2001:518-558)。
(4) 文字混合di漢字文化圈內也是常見e書寫表述方式。除日本e「漢和並用」以及南韓e「漢諺並用」外(張學謙 2005),咱日常di科技類書籍中,隨時edang看著真濟英漢混合e文本。再如少年e一代在MSN或BBS討論中所使用e新型書寫方式,此類符碼ham言談轉換(codeswitch)e情形,在台灣gah香港皆已經非常普遍(Chan 2005)。
綜上所述,「漢羅並用」除了可以用簡明e語言方式來表達豐富e內容,咱若明確提倡羅馬字e功能,ma edang ho[使]現階段e台語教育gah書寫有具體e標準可依循。雖是「漢羅並用」e歷史並m是[不是]足長久,但伊所累積e文獻數量卻vedang[不可]忽略。除了當今台文界e多產作家如陳雷、陳明仁gah張春凰等人,其他真濟台文雜誌如《台文通訊》ham《時行台灣文月刊》等,攏是採取「漢羅並用」e方式來寫作,ma有真濟小學所使用e《台語讀本》gah教科書 攏採用zit款方式,伊e影響力真深闊。
在當今台灣,「全羅文」e主要問題存在di難以克服「普遍e漢字心態」gah「拼音教育e欠缺」,「全漢字」則難以克服漢字寫法e爭議、造字gah流通e技術、以及教育等困難。相對來講,由「表意視覺e漢字」gah「表音口語e羅馬字」所組合e漢羅台文,在全球化e現代情境中,除了可以避開「全羅文」ham「全漢字」兩個極端所引發e困境,也可以具體展現出台語書寫e另類現代性,莫怪di真短e時間內,可以成做現在台語文書寫e主流。
雖講漢羅並用e台語文獻,早已為台語書寫開創出一個新e局面,gorh再講台文書寫e範疇,ma已延伸到台語繪本、科普台文、科幻小說等文類,若就鄭良偉e說法gah張春凰等e搜集來論,當今「台語文字化e進程」edang講是已進入「普及化」e第四階段(鄭良偉 1990、張春凰2001) ,未來e榮景明顯可期待,但台語目前e現況並不如想像中e樂觀。除了需要面對強勢e華語使用潮流之外,台語使用率e大幅降低gah以下因素,ma使得 台語所必須面對e局勢更加衰弱,如:
(1) 自我輕視:大多數人攏認為「母語是粗俗e語言」,使用母語e意願無強。會對母語形成zit種死板印象,當然是國民黨政權長年特意打壓e結果,仝款e現象ma出現di客語當中。
(2) 意識薄弱:即使di口頭上無輕視母語e表示,多數人ma欠乏使用母語e意識。阮時常遇著商店員工互相對談e時是使用流利e母語,mgor一轉向gah顧客交談e時卻是使用華語,即使顧客明確表示請yin改用母語,ma真難改換zit款場面。另外一面,是真濟人攏掠準「語言ganna[僅僅]是溝通e工具」niania[而已],卻ve記得台灣母語曾經歷過「講方言罰款」ham「方言節目逐年減少」e劫數。
(3) 使用市場e流失:(a)日常生活ham交易e過程中,愈來愈少使用台語;(b)台語著作ham歌謠市場e大量流失;(c)報紙副刊拒絕刊登台語文章;(d)台語電視節目比率低;(e)一度興盛e台語商業電影消失;(f)歌仔戲ham布袋戲淪為小眾媒體;(g)台語電台多數是賣藥節目。使得二次大戰後,原本台灣多數地方無聽過「國語」,gorh可以用「在地語」或「台語」彼此溝通e情境逐漸消失,變作ho日壯強勢e華語所取代。
(4) 教育地位e喪失:「台語教育」至少有以下兩種意涵:(a)教育台語;(b)用台語教學。「教育台語」是教育政策e問題,現在小學每週一節母語課只是摻一個小角色niania,距離edang具體挽救母語命運e目標實際是真遙遠。「用台語教學」則是語言實力e問題,雖然zitma已有課程全程使用台語教學(如劉幸義e法律課程,楊維哲e選修微積分),但數量上ham「以華語教學e課程」猶gorh是相差siun遠[甚遠],比如:「veh如何使用母語來教授數學?」,相信多數老師m知veh安怎正面回答。
(5) 全漢字e束縛:用全漢字寫台文所引發e問題足濟:(a)標準台語漢字爭論不休磨損母語生命,字數眾多難以學習,而且成人學習無門路難以普及;(b)需要電腦造字造成電腦內碼衝突、輸入困難、電子資料交換無容易等。阮du過[遇過]真濟人,只要看著「漢羅台文」,dor直接想同是廢漢字e主張,對yin來講,「非全漢字=廢漢字」,dor可以說明zit種以「漢字中心」e心態。一般人m知影全漢字對台語書寫所造成e傷害便罷,連台語專家ma醉心全漢字,時常以「he[那]是電腦技術問題,ho技術e人去解決」做藉口。當然,台文書寫若veh避免使用漢字,是需要付出相當程度e代價,但若無思考dor凊采使用全漢字,所造成e後果卻是無法度想像。
除了上述以外,台語缺乏其政治上e地位,這ma是所愛面臨e上大挑戰之一。如正式文書大多數只用華文書寫,語言平等法一直難產,連國家考試中一個單純e台語考題ma可以引發大風波,語言di台灣顯然已經不只是文化gah族群存續e問題,伊已經變成政治操作e手段,以上種種,在在ho台語書寫di發展e過程中步調艱難。
若就前言所述,挽救台語e途徑之一,就是出現一位親像Shakespeare按呢e大文豪,但是等待一代宗師e出世m是簡單,所以用「翻譯世界名著」e方式來補充創作量e不足,應該是合理e策略。以下將追溯中國、阿拉伯gah日本翻譯活動e簡史,以及翻譯活動所引發出e具體效應,來具體探究台譯如何借鏡別國經驗,以建構正港專屬家己e主體觀gah現代性。
2.2 台譯e借鏡
就字面上來解釋,翻譯除了ham某一段文字gah資料內容,究竟如何由原文轉為譯文,也ham「再現」(representation)是扣密相關e。伊不但是人類活動史中必然e進展,若由翻譯史e角度來看,更加可以檢視著翻譯活動如何di文化交流中,為原生文化帶來一港新e源頭活水。
西元前3000年Assyria[亞述王國]eSargon[薩爾貢]王,相當甲意透過翻譯e方式,以多種語言來為家己頌揚政績功業,可講是翻譯活動之開頭。約一千年後,巴比倫eHammurabi[漢默拉比]王所管轄之下e官方告示ham法令,ma亦譯做多種語言以方便示達眾方。翻譯除了ho使用無仝語言e人群得以互相溝通理解以外,伊更可以引介重要e思想並增添新e辭彙。如東漢至唐(A.D.148-664)e幾百年間,中國因為大量佛經e引譯,也同時引介了印度及其周邊國族e異文化,此一文化匯流不只為漢語增加了35000個辭彙(黃文範 1989:130),也為漢語音韻系統開啟新e面貌(竺家寧 1989:16)。Ui 17世紀明清交接期間e「耶穌會」到19世紀「同文館」e設立,除了《伊索寓言》等經典名著,中國ma透過譯介引進當時西方先進e天文、曆法、數學、醫學ham採礦等科學。Di 1920年代e白話文運動,更帶引多元多樣e寫作文體、語法ham標點符號e時興,不但使中國得以行出文言文e封建封閉,更為中文注入新生命。
阿拉伯eAbbasids[ 阿巴斯729-1258A.D.]王朝,其翻譯活動對人類文化e保存edang講是豐功偉業。朝內第五、七代e國王深愛希臘文化,為著提倡科學ham文藝,yin代先di首都Baghdad[巴格達]設立「智慧之館」禮聘賢達,成做hit當時全世界上大e研究gah翻譯機構,後來又gorh創設翻譯學校將封塵已久e希臘科學文獻譯成阿拉伯文,為hit當時基督教狂徒所迫害e希臘文明保留一絲仔氣脈。其翻譯事業因為吸納古文明所發酵出來e近代世界文明,不至是為日後西元十二世紀e大翻譯時代diam[植培]落種籽,gorh為十四到十六世紀間e文藝復興運動舖路,因為發生di十二世紀e大翻譯時代,正是藉由zit批阿拉伯文e譯本,再翻轉譯回拉丁文,才得以醞釀二百冬後豐盛多元e文藝復興。因由接觸古希臘文化suah開啟了自我內省gah外在認知e人本gah理性e回歸,再進一步掙脫獨尊宗教單一體制所宰制e歐洲烏暗時代,此一翻譯運動又稱做「十二世紀e文藝復興」,尊崇zit項翻譯事例現代文明e源頭重鎮並非誇詞(呂理州 2004:98-107)。
此外,翻譯也是日本明治維新背後e重要推手之一,透過大量譯介歐美現代文明,大宗新生e外來詞如統計、物理、經濟、郵便、物流等,ma隨著交流互動edang大量援引挪用,形成一股代表科學、理性、進步e風尚gah象徵(胡功澤 1994:19-27;張培基 1993:3-7;李歐梵 2000)。也正是因為引介歐美思想e啟蒙運動,才得以顛覆長達數百年e鎖國政策,ho伊晉身做亞洲先進首席。Ui宏觀或微觀e層面來看,翻譯事業不但edang透過譯介新知來改良文化基因,透過「ui無到有e移植」以及「文學再生產機制」,di模倣、參照gah變異中彼此吸取ham互補,更可以di全球語境中藉由文化交譯gah共生共榮,激盪出無仝面貌e現代性情境。
2.3 台譯現代性
「現代性」一詞若就加拿大學者Charles Taylor所言,表面上親像是ui歐洲發展出來e,但事實上伊含有相當複雜e文化內涵(李歐梵 2002:2-3)。廖炳惠di「另類現代情」zit本冊中,探討台灣di無仝階段e殖民經驗,歸納出四種無仝e現代性:「另類現代性」(alternative modernity)、「單一現代性」(singular modernity)、「多元現代性」(multiple modernity)gah「壓抑性e現代性」(repressive modernity)(廖炳惠 2001:29-39)。詳細比對,台灣母語e發展情形,ma存在著類同e情境,如國民黨為veh強固政權,dor有計劃來實行單語政策,強制人民認同華語所形成e「單一現代性」,以及二二八事件後長達半世紀e白色恐怖,對台灣在地各族語形成排斥性e「壓抑性e現代性」。也dor是di按呢e歷史情境下,有識之士才意識著母語是文化e關鍵要素,轉向拍拚di保育母語並追求台語e「主體性」,來對抗獨尊華語e「單一現代性」。
王育德di 1960年代因為台灣國府實施戒嚴,淪落「海外烏名單」。伊已自覺意識著「台灣話是國語,既使忍受若干不便,必須努力學習台灣話」,並且強調以台灣話做為國語來表達台灣人的情感及知識(王育德 1993:262)。同在海外流浪e許極燉ma呼應王育德e看法,認為應提升「台灣話」e地位,因為「『台灣話』這個名稱ham『台灣人』是分不開e」(許極燉 1988:149)。
解嚴了後,雖然文化創傷未平,但壓制之聲暫時退卻,人民ma意識著多語多元e必要性,dor開始主張族群平等gah和諧互重,便以進一步追求台灣e「多元現代性」。如江永進di《228母語週宣言》中主張「在紀念228當中,咱現在ui學習母語e自信開始,學習互相尊重,學習對台灣土地e認同」 ;施正鋒gah張學謙ma共同著作《語言政策及制定「語言公平法」之研究》(施正鋒、張學謙 2003),呼籲當局各層面具體注重保障弱勢語言e生機。
另一方面,同時被視為「國際化」代稱e英語,隨著台灣e經濟現代化,ma形成另一股壓抑母語文化e力道。處di zit款多層「另類現代性」e複雜情景當中,力求生存發展e母語文,應當發展出gah以往無仝e書寫面貌gah路線(如台譯ham現代化),有效向世界文化求取新e養份。如鄭良偉一再述說「擺脫語文永恒不變e落伍觀念,追求文字口語化、大眾化、現代化為『台灣話文研究』e要點」,伊一再提及台灣各種語言自然演變e三個特色:「本土化」、「雙語共通化」ham「海洋化」(鄭良偉 1990:3, 7)。
李歐梵(2000:177-247)di《現代性的追求》zit本冊中,論及清末到五四時期中國譯介輸入新知ham外國文學,ma是一種對現代性e追求。依照此層面來講,台譯ma具有仝款e基調 。只是基調雖然無仝,咱ma可以觀察出其中e差異:(1)中譯目標在強國,台譯目標在求生存;(2)中譯注重單一性,台譯必須面臨多元性;(3)中譯面臨e是文化e邊緣化,台譯面臨e是語言e邊緣化。而通用拼音e出現以及使用,則可以進一步佐證台譯e多元性ham現代性。通用拼音是台灣三種漢語(台、客、華語)e拼音系統,雖m是十分完美,mgor多語e設計目標明確。此外,使用通用拼音來書寫各學科e專業術語、外來詞或新興e書寫形式也ma攏有夠完備 。相對之下,中國所使用e漢語拼音,只不過是單一北京語e拼音系統而已,其多元性顯然不足。
現代e台語翻譯,一方面藉由「引進新知」以及「異地移植gah再生產」e過程,為母語文化注入新e養份gah活水;一方面dor di跨族群、跨國界、跨語系、跨文化e譯介活動中,透過吸取他國經驗以及借鏡他山之石,來建構母語文學e世界觀,並豐富台語現代文學e內涵。因此,「台譯現代性」e脈絡,其主旨有多方面e意義:
(1) 為健全現代台文書面化典範定基;
(2) 挽救消失中e母語文化,再現母語文化特色;
(3) 脫離獨尊華語文化霸權e「壓抑性e現代性」,建立台灣文化e多語主體性;
(4) 透過翻譯之文學再生產,向世界求取文化滋養;
(5) 透過人文、科技等e全面書寫正常化,深化母語生活e各種層面。
由此可知,台語書寫di長期歷史大環境e壓抑下,vedang欠少需要藉由台譯來引介大量經典譯本,進一步充實現狀需求並深化母語根基,以期日漸衰微e台語文學場域,edang有「起死/始回生」e可能。以下將簡述台譯文獻e現況,以便具體為台語書寫探討。
三、台譯e現況
巴克禮(Thomas Barclay)牧師二十六歲來台,為著宣教服務目的先後di 1916 gah 1930年完成台語文新、舊約聖經白話字e翻譯,為台譯開啟了新e里程碑。此後,皇民化運動gah國府e國語運動在近一世紀e摧殘壓迫下,連台譯聖經也差一絲仔保ve diau[保不住],其它作品更是無啥可能有倖存e機會。一直到解嚴後,才透過個人或本土自主性草根組織e薄弱力量,重拾翻譯e事業。即使21世紀初台文界有《台語文學概論》e初步整理,但透過翻譯e著作量仝款相當少,ma無達到某一個階段e水準,這是di新世紀起頭面對闡釋台譯e過程中,應該重新審視反省e重要課題。
台語文界因為市場供需失衡,母語創作者ganna屬di邊緣小眾,除了無法度di出冊e速度上滿足讀者需求,即使出書ma足難有流通e管道,有需求e讀者也往往m知veh 去什麼所在購買,這ma間接影響著台譯生存e空間,台譯作品di惡劣e情勢之下,自然ma是嚴重失衡,使讀者只edang放棄科技來就人文。下面將簡單介紹當前台譯e出版狀況,除了台譯書目之外,亦有網路資料e介紹,也同時兼及即將veh出版或進行veh出版e預告資料(請見附錄台譯書目)。
3.1 宗教類
聖經:聖經e翻譯工程居全世界譯本之首,近來台譯本有:(1)1996年根據巴克禮e《廈門音羅馬字聖經台譯本》所翻譯e台語漢字本聖經;(2)2001年白話字聖經(The Bible Amoy Romanized Bible);(3)2003年「《台語紅皮聖經:新約》漢羅/全羅數位版」,則是根據1970年全羅版本e《紅皮聖經》改譯。
佛經:di佛經方面則有由新竹市智觀寺出版e「e世代佛典羅馬拼音台語版」:包括《金剛經》、《藥師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、《普門品》e四合一本,及《心經》、《大悲咒》、《地藏王菩薩本願經》,ham楊青矗e《佛經台語注音課本》等。
經典多數具有宗教規格特色,也就是有一定e傳統規範,通常是「以經譯經」e方式呈現,內容基本是ve變e,為veh傳播教義教化人心,可以隨著時空流轉再不斷興傳,di文字書寫方式上一向以當地e語言為基調,再加以機動性e傳譯。如聖經不止因為台譯首創台語書寫e方式,亦是台語文本由無生有e開路先鋒,雖講當今台語書寫猶處di變革、形塑當中,其開山祖師e精神導師地位是無可取代e。再如「e世代佛典羅馬拼音台語版」之音譯系列,不只是開創出由左到右橫排並加注羅馬拼音e台語版本,gorh加附經文頌讀eCD,在地緣gah宗教傳播e歷史上,對失落e新世代台語誦經gah閱讀,有救援性e典範功能。民間組織ma有台南育德基金會e林繼雄ham林華英,yin所選譯e台譯聖經章節,宣導搶救台語e意旨也相當重厚 。
提著《靈界e啟示》,是ui印度文譯作英文,再由「台灣宣道社」加以台譯;J. 史密斯(Paterson Smyth)e《平民e基督傳》du出版無外久,由高德章、林俊育台譯;其它如張春凰取材自《百喻經》,並收di《台語世界童話360》第五集中e30篇作品,以及陳采薇台譯編寫e《觀世音菩薩e故事》等。由zia可看出母語斷層e裂縫不但得以新興再生,宗教經典外e輔助讀物,亦以各種文類形式伴隨出世。
3.2 台譯5%計劃
一群關心台文前途e少年人,di 1996年2月成立台譯5%計劃,募集有心人士捐出收入e5%做為出版基金,呼籲5%e人、用5%e時間來出版台譯作品,期間出版e台譯作品計有十外本:
1996年由台笠出版e:(1)《Lear王》,鄭慧薰譯;(2)《鬼仔馬車》,楊允言譯;(3)《麵粉廠e鬼仔》,TaiBunun譯;(4)《化學品e玄機》,莊惠平譯;(5)《天光前e戀愛故事》,許惠悰譯;(6)《富戶人e歷史》,蔡承維譯;(7)《Opera 內e魔神仔》,Loonng譯。
1997年人光出版e有:(1)《勇敢eAukele》,TaiBunbun譯;(2)《動物農莊》,蔡承維譯;(3)《美人魚》,莊惠平譯;(4)《賣番仔火e查某gin-a》,陳鄭弘堯譯、伍幼琴圖文;(5)《美麗佮田嬰;尪姨日記》,莊惠平譯、伍幼琴圖文;(6)《無花果》,丁鳳珍、許惠悰譯。
另外,成員丁鳳珍di「文建會—台語文論壇網站」中,亦用丁漢燦e筆名台譯巫永福e〈山茶花〉、翁鬧e〈樂鐘〉和〈殘雪〉,以及吳晟e〈m驚田水冷酸酸〉等篇章。
Zit批翻譯作品攏是採取ka珍巧e發行本,以漢羅並用ham全拼音字並行,是近年來有組織e翻譯計劃之一,其中譯作e單篇也變成單行本發行出版,除了有一必一中[立篙見影]e成果,對台譯也有宣示gah「舉頭旗」e實質意義。
3.3 兒童文學類
寓言文學是自古以來流行ve退e文體,除了宗教經典,di世界各國民間廣泛流布e,首推《伊索寓言》,台譯界人士ma拍拚veh趕著zit項具有永恒性(foreverness)ham普遍性(universal)e文學源頭。1967年何德修台譯,由台中聖馬諾出版社發行e《動物e故事》,可能是上早gorh是上具體e《伊索寓言》(Aesop’s Fables)台譯本。後隨者有2002年由高雄市羅馬字協會出版e《伊索寓言台語版》50篇,以及2003年台北縣鄉土語文輔導團由陳草老師出版e《台語伊索》故事70篇、《童話伊索》繪本20篇,及張春凰e《台語世界童話360》套書中第五、六集所編譯e150個篇章。前兩者攏有擴增學童對故事插圖gah圖繪e參與,而後者更由伊索寓言向外擴充到佛典寓言、非洲寓言、以及名家Leonardo da Vinci[達芬奇]、Roger,L’Estrange[羅傑]、La Fontaine,Jean de[拉封丹]、Lessing,Gotthold Ephraim[萊辛]、Krylov,Ivan Andreyevich[克雷洛夫]、Kiekegaard,Soren Aabye[齊克果]、Tolstoy,Leo[托爾斯泰]等二集成gah八大名家e寓言。《台語世界童話360》套書中摘錄選譯e範圍,除了精鍊e短文寓言,ui台灣原住民到Eskimo[愛斯基摩]e故事攏有包括,嘗試veh建構具有全球代表性e台譯童話,這種深闊拓展e面貌,正可看出人類翻譯活動e活絡現象,伊是如何ui古老、集體e口述到現代書寫,經由個別e變異創作來激發存在di世間e優美價值。《海翁台語文學》自2001年2月創刊,自8期後亦有「西洋囡仔古」e無定期專欄,採譯e對象大致是格林、安徒生等童話名家之作。
此外,由張春凰策劃gah靜宜中文系師生共筆台譯,得到鄭邦鎮大力鼓勵e則有:(1)《小王子》,劉姿伶台譯;(2)《Alicee夢幻仙境》,高雅玲台譯;(3)《青鳥》,游政榮台譯;(4)《金銀島》,張瓊如等台譯;(5)《Tome歷險記》,林家弘台譯;(6)《烏色eTulip》,蔡依庭台譯;(7)《綠野仙境》,洪宛姍台譯;(8)《頑童流浪記》,蔡依庭台譯;(9)《夜鶯gah玫瑰》,張春凰台譯;(10)《池中e水妖》,張春凰台譯;(11)《巴黎釣手》,江永進台譯;及(12)《沙仙gah活地魔》系列尤美琪、陳采薇、盧玟伶gah楊錦堂台譯,zia-e冊已由時行台語文會陸續出版。莊惠平台譯e《小王子》是選擇以網站現身,除了林麗黛di《海翁台語文學》中選譯五篇安徒生童話e《西洋囡仔古》專欄,zit批譯作攏是以全書gah套冊e台譯出版面世,ui zia可見著為了因應母語教學輔助教材e需求,童話譯作e生產,已經有由短到長、由少到多、由薄到厚e趨勢,尚且一寡兒童讀物如《火金姑繪本》系列,即使無台文書面資料,ma攏有附台語錄音eCD。
講著兒童文學,也應來看當紅e繪本,伊已di台灣推動一、二十年,現此時亦加入輔助小學母語教學e行列。老師以手中e繪本,臨場以口譯文句或台譯文本做為參考說書示範 ,不但刺激本土繪本創作 ,2004年由「台北縣鄉土語文輔導團」舉辦台語繪本比賽,2005年春季在新竹市東園國小舉行四、五、六年級以三人一組e創作比賽,參賽e母語作品亦高達200本 ,2005冬季di通宵國小舉辦苗栗縣e母語繪本比賽。大體講來,透過對自身語言架構gah認知,台譯兒童文學正deh步向「文化翻譯e現代性」,而且本土繪本創作亦deh持續時行e效應中向國際發聲 。
3.4 雜誌類
《台文通訊》 中,台文創作約占75-80%,20-25%則屬台譯作品,通常以短篇為主,或以連載e方式刊出,台譯e內容有宣導復育母語e權利gah台灣主體性e啟蒙等為主。連載小說有李勤岸替鄭溪泮《出死線》全羅版原作改編為漢羅版本,散文類有陳雷將《馬偕日記》全羅版改做漢羅版,其他還有如〈告訴我為什麼〉(Tell me why?)之類e百科知識,或「台灣話詞e演變」e論文gah一寡短詩ham短篇散雜文等,內容取向向多元豐富發展。
《茄苳台文雜誌》 ,台譯作品約占10%上下,但選譯e作品皆經典名著,參與翻譯e人員ma攏具備老牌作家身份,是屬量少質美e台譯示範,如:(1)洪良邦台譯簡國賢e《壁》;(2)林央敏台譯T. S. Eliot[艾略特]e〈拋荒地〉(The Waste Land);(3)李魁賢台譯R. M. Rilke[里爾克]e詩作等。
《時行台灣文月刊》 ,是台語創作e發表園地,鼓勵新手上路,亦ui翻譯入手,除了翻譯少許名家W. Blake[布雷克]e詩作、R.Tagore[泰戈爾]e散文詩gah K. Gibran[紀伯倫] e傳世作品,比較ka大宗e有糠獻忠、鄭有舜、王松亭等合譯e《培根論文集》,以及盧玟伶等編譯e兒童故事等。
以上所發行e雜誌因為攏是民間認養e雜誌,偏向推展母語運動e性質厚,也是比較ka注重翻譯現代性e群體,《海翁台語文學》 是訂購發售e刊物,大部份是母語創作,除了《西洋囡仔古》,台譯作品ma漸漸有增加e趨勢。
3.5 文學類
Di zia所指e文學,是ka傾向一般讀者閱讀e詩、散文、小說、戲劇、傳記、科普等台譯資料。
詩作翻譯因為格律、文韻、精鍊gah民俗美學e特色gah趣味,致使難以貼近原生語文e神韻gah掠取伊e文氣靈韻,是屬高難度e文體,雖是按呢,除了《茄苳台文雜誌》有一寡精美e世界名詩,宋澤萊gah胡長松e台譯詩共計104首 ,大部份取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e詩作加以台譯,如Jaroslav Seifert[塞佛特]、Czeslaw Milosz[洛米茲]、Seamus Heaney[黑尼] gah Szymborska[辛波絲卡]等,宋澤萊ma vat[也曾]將家己e《福爾摩莎頌》6首加以台譯。宋澤萊、胡長松兩人多年來若亦師亦友,亦同時是台、華文雙棲作家。
散文部份e台譯典籍除了《培根論文集》、鄭良偉編譯e《李南衡台語大爆笑》外,iau有張春凰、陳怡臻、黃瑩華等人翻譯日本平安時代e女性名作《枕草子》。
台譯小說部份包括:(1)《楊允言台譯小說》,楊允言編譯;(2)《王拓小說台譯選》,呂美親台譯;(3)《西遊記》,呂仁園、盧乙欣、張郁琳等台譯;(4)《台語世界短篇小說選》(I),張郁琳、林經桓、張春凰等台譯;(5)《地下第七層》(Level 7),張春凰、高誌鴻等台譯;(6)《簡愛》(Jane Eyre),盧乙欣台譯;(7)《聖誕歌聲》,張春凰台譯;(8)《Homles推理小說選集》(I),林楷竣等台譯;(9)《Allan Poe恐怖小說選集》,楊民哲等台譯; (10)《日本現代小說選》,張春凰、王惠珍台譯;(11)《麗亞的故事》(Sp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),湯麗明、劉建台譯;原為全羅馬字e小說如(12)《可愛e仇人》,鄭良偉編譯;(13)《出死線》,李勤岸編譯,攏採取為現階段e讀者ka好接受e漢羅並用文本呈現。
戲劇類有:(1)簡國賢e《壁》,洪良邦台譯;(2)《閹雞》,Loonng台譯;(3)莎劇《暴風雨》,李魁賢台譯;(4)希臘悲劇《安蒂岡妮》(Antigone),方耀乾台譯;(5)《女巫奏鳴曲—馬克白詩篇》,周定邦台譯;(6)貝克特e《suah局/終局》,周定邦台譯;(7)阿里斯多芬尼斯e喜劇《利西翠妲》(Lysistrata),周定邦台譯;(8)泰戈爾e詩劇《虛幻e遊戲》,周定邦台譯。另外,2001和2002年東華大學英美系師生用英、台語演出王爾德(Oscar Wilde)e《理想丈夫》(An Ideal Husband)及佛德瑞克(Friedrich Durrenmatt)有歐洲現代主義代表作之稱e《歸城舊愛》(The Visit),2003年台大戲劇系由傅裕惠導演,以台語演出林摶秋e《高砂館》 。Di戲劇ham演出部份大約攏兼具文譯gah口譯,除了前四者有印本發行外 ,其他攏是劇團為了排戲所譯e戲劇腳本,di市面上足少流通 。
傳記ham科普類e台譯作品到zitma猶是相當少數,傳記方面:(1)《雙語林肯傳》,曾正義台譯;(2)《平民e基督傳》,林俊育台譯;科普類差不多是零散微少狀態,只有《地下第七層》(Level 7),張春凰、陳慧禪等台譯;gah《科學怪人》(Frankenstein),張春凰等台譯 e科幻小說勉強浮現。這兩部份e作品顯然siun過欠缺,真需要眾人有志合力加強 。
綜觀台譯e現況,除了兒童文學e樣貌更寬闊多元之外,其他各類作品ma deh加強跟進當中。值得gorh提e是,以文本來看,早先以全羅文所書寫e作品,如今則以漢羅並用e文字方式再重新加以改寫編注。古文變今文、文言變白話、外文變台文,或者是詩ham散文體互變,不管di文譯或口譯上,應有各別自由發揮e天地。Di形塑台文e書寫形式中,除詩篇文字簡短,其他需要大量文字長篇e譯作,大部份以漢羅並用e文字方式呈現,這是台文書寫跳脫漢文本位中心局限e嘗試,也因漢羅並用e調適,使得台語文出版品質得以提昇,得著廣泛e注目,以適應母語文學生產運作e台灣自主之另類現代性,這ma顯示出此種實踐e可行性gah前衛性。多語台灣e復興gah重建,若是無以漢羅並用e方式運行,只ganna是一頭栽di古漢字堆內底尋找gah電腦造字,根本無法度跟合著外來語詞增生e速度,也無法度貼合在地特殊用語,恐難gah現代同步,若按呢,veh重拾消失e傳統優質ma是困難重重。
四、外來詞台譯
台譯e問題雖然已經開始受著重視,也已有人出手開始進行經典著作e翻譯gah引介,但伊卻並m是全然無問題。例如外來詞 e問題,就因di用語上難以統一e問題,成做台譯e時ka難克服e問題 。
外來詞e翻譯,至少可以分為二大類詞來加以討論:(1)人名、地名等,原則上無額外附加意義e名詞;(2)有意義e普通詞。關係外來詞翻譯e討論眾多,但是對zit二類詞本質上所存在e相當大e差異,通常攏只是混合評論並無詳細分別,致使有「音譯詞ve勘得時間e考驗」e講法。其實第一類詞以音譯為主,基本上無需要譯出意義;第二類詞背後有其概念承載,讀者需要理解該詞e意義才能理解文字篇章e意涵,所以必須遵守「音譯先行,意譯隨後」e方針,以意譯為佳(甚至是必要),此時音譯可以看做佳譯未出現之前e暫時方案。
以出名e「德先生」ham「賽小姐」做例,因為漢文化中本來就缺少zit類e對應概念,所以根本dor無zit款對應e漢字詞,必需重新創造新詞;若創造新詞又多少需要社會文化背景來加以支撐,因此需要先有「德先生」ham「賽小姐」e譯名輔助概念e宣揚,然後「民主」ham「科學」e譯名才得以隨後生成。
詞e翻譯,雖然首重e是可以找出對應e語詞,但是其實可以當做一種「逼近」e對應。以義大利城市「Florence」為例,原名具備「花」e意味(Nesti 2000:4),但是翻譯成「佛羅倫斯」了後,「花」e意思卻消失去。徐志摩依照義大利原文「Firenze」翻譯為「翡冷翠」,為其賦加「寶石」e意涵。一般使用「佛羅倫斯」或「翡冷翠」e時,感覺di音譯上gorh算適當,ve特別感覺無將「花」e原意譯出,會造成真大e問題。本例採取e翻譯手法是音譯,是針對地名翻譯所採取e常用手法,注重「音e近似」,但本例也具體說明veh將原文e所有意味全盤翻譯,這可能性低也是無必要e代誌。
自譯者ham讀者e角度看,咱所關心e是「省力」e原則。以新聞翻譯e需求為例,如果發生突發性e新聞事件,各通訊社ham報社為求時效,會將原文e人名地名先加以翻譯先報導ka講,ve事先尋求其他同業e共識;dor按呢,隨人各家各行其是,使譯名混淆造成讀者閱聽上e不便,親像是無可避免e事實。就意譯譯詞來講,咱加減猶edang忍受語詞e無統一,是追求「好e意譯」所必經e過程,但音譯譯詞e混亂,卻常常只會造成極大e困擾。
以下將以實用e觀點出發,ui「外來詞台譯」e各種相異傳統,來探討外來詞台譯e問題,並提出「隨文簡註」e方式,以作為具體e解決方案。
4.1 外來詞台譯e第一種傳統:漢字音譯
本小節所舉e例主要以華語為主,無使用台語e原因是:(1)兩者原理相同;(2)台語尚未有大量外來詞翻譯e例證可做說明。
針對第一類詞(人名ham地名),華語翻譯e一般方式是直接音譯,採取發音近似e漢字字串做為對應。Mgor咱若詳細考察,其實咱進真容易dor觀察著這運用了更加複雜e原則:(1)「漢字音接近原則」;(2)「省力、區別原則」:單音節詞過頭少無容易區別,多音節詞使用代價大無省力,所以過頭短gah過頭長e翻譯詞就ka無容易出現。一般常用二到四個漢字來對應。採取單音節詞e翻譯,ma無符合現代華語多音節化e趨勢(黃宣範 1976:130);(3)「性別用字原則」;如果譯者知影所指對象是男或女,dor會選用帶有性別區分e語詞,如Croft可依性別差異,分譯為「克羅夫特」ham「克羅芙特」。以下可以表一做例:
表一
原文 華語譯例 音近 性別 混亂 音節膨脹 長譯縮小
Clinton 柯林頓 OK 男 少 2→3 無
Levinsky* 李文斯基
列文斯基
柳斯基
柳斯姬
李文斯姬
列文斯姬 OK 男?
男?
男?
女
女
女 嚴重 3→4
3→4
3→3
3→3
3→4
3→4 無
無
有
有
無
無
Croft 克羅夫特
克蘿芙特 OK 男
女 輕微 1→4 無
無
Bernoulli 伯努利
白努力 OK
中性
(戲謔?) 有 3→3 無
Quine* 奎因
奎英 OK
稍差(ng音尾) 中性
女? * 2→2 無
Florence
古:Florentia
義原文Firenze 佛羅倫斯
佛羅倫薩
翡冷翠 OK 中性
中性
中性 有 2→4
2→3
?→3 無
York 約克 OK 無 少 1→2 無
New York 紐約 OK 無 少 2→2 有
* 奎因∕奎英因為較少用,所以容易混亂:一般讀者容易以為是二個不同的人。奎英的翻譯因為音尾是-ng,與原音可能稍遠。
Levinsky本底是俄國猶太e一個姓氏,是中性e家族代表,但因為當年美國總統Clinton任內gah Monica Levinskye誹聞,高居全球頭條新聞,名聲透四海,Levinsky隨後又gorh因為2004年Clintone自傳出版再度出風頭,但中文e譯詞仝款是以單一英文原文,配以多個中文譯名(不管是m是有加上性別意指e色彩)。除了表一所舉以外,gorh再有勒文斯基、陸雯斯基、呂茵斯基、露玟斯基、魯文斯基、陸文斯基、陸文思基、李雯斯基、呂汶斯基、李汶斯基諸種使人di認知層次難以統合e無仝譯名亂象。
Florencee譯名ma是按呢,漢語系對此英文地名e譯法至少有「佛羅倫斯」(台灣華語)ham「佛羅倫薩」(廣東話)兩種。若由義文Firenze直接音譯,大多數ga譯做「翡冷翠」。Firenze原來是西元前一世紀羅馬人建立「Florentria」城e古址,除了具有紀念Etruscan古城邦以及Arno River Valley[阿諾河谷]肥美滋養e意涵之外,ma具有拉丁文花神(Flora)gah花之盛美e意義。但「翡冷翠」就伊字面來看,卻使人連想著翡翠gah寶玉,按呢di義文中本有花之植物意涵e詞彙,在經由華譯之後,卻顧zia失hia變成礦物ham寶玉 。自按呢,咱至少可以觀察著以下e現象gah問題:
(1) 漢字音有聲調差別,這使得漢字譯法必有多種,時常m知veh依照dor一個[無所適從]。
(2) dor一字個漢字音ka近似於原音,常常因人有所差異,甚至刻意標新立異,也造成譯詞e歧異(Quine:奎因∕奎英,-n/-ng 之混亂)。
(3) 音節膨脹,音節數膨脹e現象——尤其是短名、音節膨脹比率。
(4) 長名縮小現象;
台譯外來詞如果採取漢字音譯e方式,恐驚會繼承其中諸多混亂gah缺失,而且gorh有額外e二手翻譯問題(見4.4節),好佳哉台譯外來詞另有二種傳統可以考慮:「拼音字音譯」gah「原文直接引用」,以下將在4.2與4.3節分別論述。
4.2 外來詞台譯e第二種傳統:拼音字音譯
台語拼音字e-sai[可以]講是繼承日文e外來詞處理方法,這已經變成生活e一部份。比如常見e有penzi/老虎鉗、lolaivah/螺絲起子 、sulibah/拖鞋、handoluh/方向盤、bakkuh/後退、modah/馬達、pang/麵包、vatdah/奶油、odovai/機車、calusimuh/鈣、tangsuh/衣櫥、zibuh/吉普車等等。
雖講是繼承了日文外來詞e處理方式,但台語外來詞其實已經經過「台語化」,ham日文是完全無仝款e,主要反映在伊e「重音讀法e簡化」上,這可以歸納成二條規則:(1)odovai、tolaku等一般多音節詞,重音di倒尾算第二音節;(2)若詞e最後音節是鼻音,重音kng di[擺在]上尾後一個音節(如ovasang)(江永進 2005:96)。
以上舉例是將外來詞連寫,中間無使用「-」;另外有使用「-」e做法,此種用法係明顯受「教會白話字」e單音節拼音法影響。如Hu-lo-li-tah (Florida)、si-gah (cigar)、To-bo-lin/Dubolin (Dublin) ,《A-chhun》、〈chhiau-chhoe文學e過程〉、〈Ia-so榮e婚姻〉(陳明仁 1998)。
日文式e外來詞ham漢字音譯原理上是仝款e,但實踐上日文式有如下e好處:(1)書寫省力(片假名筆畫數ka少);(2)譯音上e用字混亂大大減少,因為日文音韻簡單,ka 會量其大約吸收,細微差別會帶略過去;(3)日文對多音節詞e忍受度ka高,比較符合使用習慣。這類e表達法除了在拼音上ka好書寫以外,台語拼音書寫本身也可藉此充分展現其主體性,只要學會一套拼音系統,就可以輕鬆達到省力e目的。
4.3 外來詞台譯e第三種傳統:直接引用
「直接引用」意指:di口語中ham書寫上直接使用英文原音原文。口語上直接引用原音,已經是當今台灣社會e常態,如大學講堂上一般使用華語授課,夾原文音是常態(常用詞可能使用翻譯詞);普通生活中ma真普遍,阮dor曾經di百貨公司e便所中,聽著清潔女工講:「咱[我們]歸工[整天]dizia[在這裡] stand-by[等候]」。
Di書面上e直接引用,實例真濟,尤其是電腦冊上gai[最為]明顯,通篇夾用英文原文,比如出名e電腦暢銷書譯者 - - 候捷,伊甚至di序文中解釋為什麼無翻譯術語直接採用原文(侯捷 2004:i-ii)。Di科普讀物甚至連冊名攏用羅馬字(如《DNA的語言》),就連討論翻譯理論e冊,ma 仝款夾雜原文(胡功澤 1994)。此外,網路文章dor針對已有譯名e名詞直接採用,猶缺譯名e則直接引用原文,如:「共和黨策略顧問Rich Galen認為,希拉蕊冷靜地面對柯林頓與陸文思基的性醜聞案……」 ,這也造成英文原文gah華譯互為交雜e現象。Di台語書寫或翻譯文章,ma經常使用「直接引用」e方式,雖然多數是使用di專有名詞之上。如:「Barry Marshall是澳洲(Australia)一間病院e一個少年內科醫生」(張春凰 2000:93)、「我去Europe nah涼……熟sai 1個Korean畫家」(陳明仁 1998:19)等。
若「直接引用」原文到底有什麼好處呢:(1)補漢字音譯能力之不足;(2)減少翻譯外來詞e混亂;(3)對譯者來講比較ka省力;(4)一致性高,方便搜尋資料;(5)快速爭取商場競爭時機;(6)個人基礎能力e表徵(如果無夾原文,是m是ho人看成mvat[不會]原文?)。
4.4 外來詞台譯e二手翻譯
Firenze是義大利e出名城市,英語翻譯做Florence,華語翻譯成「佛羅倫斯」,應該算是二手翻譯;相對e,「翡冷翠」ka接近原音。仝款是二手翻譯di台語e進行ma是存在e,只是伊是「二手翻譯e二手翻譯」:也dor是ga華語已經有e翻譯詞再加以台譯挪用。比如Clinton華譯為柯林頓,因為台語姓名讀法一般採用漢字e文讀音,所以「柯林頓」發音成 「gua-lim-dun」,第一個音節就直接「走音」gorh失真了,因為漢字e華語音ham台語音時常無相仝,所以外來詞台譯如果採用華譯漢字,按呢音譯e原則di某種程度經常會被破壞。
另外一方面,華語常用譯詞e使用,大多數已經深入日常生活當中,若重新使用台語發音漢字e音譯無一定ka好,如:雪思丕奧/Shakespeare 、阿拍列刺亞/Appalachians、帽止尼亞/Verginia、卡洛萊那/Carolina、天那詩/Tennassee、召止亞/Georgia(胡民祥 2004:190),尤其少年e一輩看著漢字經常讀ve出來,顛倒拼音字對yin ka好學,何況台語又gorh有為數眾多e文、白讀音分別,實際上足容易增生混淆。
關係華語來源e二手翻譯,最近好親像有另外一個趨勢,就是直接引用華語譯詞e華語音。譬如,電視ham VCD中e台語卡通,若遇著「彼得」ham「約翰」等常見姓名,配音使用是直接讀華語音 。這已經是二手直接引用,m是二手翻譯了。只是,如果veh直接引用,為什麼m是直接引用原文原音?卻採用華文音?這是費氣gorh無夠效率e做法。就音譯e角度來看,譯詞音應該接近原音,透過漢字文讀音系統e台語讀音卻是常常偏離原音,這也是採取「外來詞台譯e二手翻譯」方法e時,所經常面臨著e上大問題。
4.5 輔助對策
綜合上述,咱可以看出,外來詞台譯在書面上至少有四條途徑:(1)「華音譯詞」:台語文讀;(2)「台音譯詞」:台語漢字音重新翻譯,讀台語音;(3)「台語拼音字翻譯」;(4)「直接引用原文」:讀音無硬規限定。現在zit四種方式攏有人採用。阮認為zit四種外來語處理法,就實用e層面來看攏各有缺點,多多少少要求讀者必須具備某種能力:如華音譯詞可能走音,讀者ma不一定會曉台語文讀音;台音譯詞一時無容易di瞬間理解(還原上也有問題);無習慣台語拼音字,直接引用也m是人人攏慣習使用原文。不管外來詞e台語書寫是採取dor一種形式,咱攏可以加上額外e輔助手段:「隨文簡註」 。基本上,這是有固定形式而且是ka ve干擾閱讀e簡單註解方式,如表二所示:
表二
華音譯詞 台音譯詞 台語拼音字 直接引用
頂標簡註
下標簡註 柯林頓[gua lim dun] 科鄰頓[柯林頓] Korlintun[柯林頓] Clinton[柯林頓]
隨文簡註並m是全新e設計,一般人行文e時陣,加加減減ma攏會加上簡單e註解,如柯林頓(gua lim dun)、科鄰頓(柯林頓,Clinton)等,di zia阮只是明確提倡固定形式e處理方式,並特別使用ka小e字體來標示,以無干擾閱讀為原則而已。
類似e做法di其他場合中ma具有實用價值。如,華語傳統上一向有「注音漢字」e做法(將注音注di漢字邊仔或頂面上),兒童讀物也常加上注音;江永進明確主張「注意義」文e印刷書寫(譬如,在台語拼音字e頂標注上意義) ;日文中也常見將漢字用頂標或旁標e方式注上日語讀音。
自簡註e技術層面看,「頂標簡註」ka困難,並m是所有軟體攏edang支援。表二中e「頂標簡註」四例,攏是用微軟所出版e軟體「Word」打出,不過總是麻煩。「下標簡註」在技術處理上dor ka簡單,如果軟體無法處理下標,也可以並列處理(如edang [可以]),除了可能造成一寡寡閱讀干擾外,並ve造成其它大問題,下標簡註明顯值得考慮。阮di《台語世界童話360》採用「下標簡註」法,一般讀者攏認為此種標示方式,有幫助著快速閱讀gah了解台文書寫。
就簡註e內容看,註記e內容應該必須是上相關e消息。以表二為例,柯林頓[gua lim dun]是強調台語讀音,Clinton[柯林頓]是提醒讀者華語e一般譯詞。咱當然可以再加上其他註記,但過多e註記內容可能使讀者在閱讀上易受干擾,對作者來講,不但處理有困難gorh費氣,效果ma無達到。簡註e內容並無限制di注音或原文,也可以針對台語固有e詞(包括寫成拼音字e詞)做意義註解。譬如,pang[麵包]、satvun [肥皂]、仝款[同樣]等。如果仝一個詞出現數次,咱可以選擇在第一次出現e時簡註,或若文章ka長e時,每頁第一次出現時就加以簡註等方式。
就簡註e效果來看,隨文簡註可以補充四種外來詞處理法e不足,而且上簡單省力。這對建構中e台語台文來講,不但積極而且可行,也具有其實用性。
4.6 有意義詞e台譯
針對有意義詞e翻譯,華語一般是採用漢字意譯。Di台語,原則上直接使用華語翻譯詞應該就可以,di zia只簡單討論。
台譯使用華語譯詞,讀音會有文、白差異,但因為意譯,讀音無仝並m是真大e問題,唯一e問題出在:並m是所有漢字詞e台語讀音攏真容易讀。如杯葛、低鈉鹽、氧氣、去氧核糖核酸,zia-e華語詞究竟veh如何用台語加以讀出,阮攏曾經深深困擾過。如何有效率gorh系統性來解決有意義詞e台語化問題,值得進一步思考。
另外一個問題是,好e意譯並m是一開始就取會著,di zit款情行可能只好以音譯先來替代。音譯e意思除了漢字音譯以外,gorh應該包括使用原文詞。前文提到電腦冊經常直接引用原文詞,不只是人名直接使用原文,連代表概念e名詞也直接使用原文。阮認為音譯漢字容易歧異造成混亂,可能是為什麼譯者會跳過音譯直接使用原文詞e主要原因。就日文e情形來看,夾用羅馬字原文e情況ma是真普遍,甚至日文原生詞也會使用zit種方式,譬如日本e職業足球聯賽,日文叫J- League,就是直接使用英文;台灣近年流行e-learning、e化、KTV、SPA等詞語ma是類似e情形。夾用原文可以被視為音譯e手段之一,無須對此種無用漢字翻譯e方式作出過度e反應。
4.7 本節結論
討論外來詞台譯,常常有人懷疑何必多此一舉,畢竟廣東人早已發展出一套可供台語借鏡e一套書寫方式,台譯又何必自找麻煩。廣東因為地處沿海,對外e接觸早過華語,yin對外來詞e第一手翻譯隨處可見,譬如以「的士」之廣東音表「taxi」、「灰士」表「fuse」。如果以廣東音之翻譯譯音強加di華語之上,要求華語無須多此一舉,識者應該會覺得這簡直是豈有此理!文化e生發有其主體性,「計程車」ham「保險絲」是否就比「的士」ham「灰士」e譯法ka好,應該由以廣東語為母語e人自行決定。
另外一方面,日文音韻gah漢語差異大,但yine意譯,卻大量移植到漢語文化中。文化接觸e時,互相競爭是自然e過程,若是譯名既省力又好用,自然會di使用e過程中產生淘汰e力量,因此處理外來語e翻譯,應該用相當開闊包容e心胸來看待。
關係極重要e外來詞台譯,咱di實踐中漸漸傾向用以下兩種方式來解決:(1)基本上無意義e人名gah地名,採用直接引用,加上隨文簡註;(2)有意義e詞,採用華語常用譯詞或是日文式外來語,但必要時也可以直接引用,加上隨文簡註。當然,好e意譯永遠是譯者應當不斷追求e至高目標。
五、結論
本文除了透過梳理台語書寫e現狀ham困境,來探究台譯如何借著西方經驗,以增益文化主體性e建構之外,ma企圖以「外來詞台譯」所面臨e問題做例,為台語書寫e困境,找出一條實用可行e路徑。但除了豐富語言書寫e內涵之外,台灣上大e問題,仝款存在di族群語言是m是可以共存共榮之上。
「目前,台灣的本土文化運動如火如荼,然而大都是以閩南語文為主,想藉此抗衡長期以來的華文霸權」,「但是不斷以本質主義、孤立主義的方式呈現似乎是將重點放在保存本身的語文與文化,而不是真正要與其他文化產生識域融通,學會尊重他人的文化……這種分隔的作法及其語文訓練的保守主義未必是最好的方式。也許在這些問題上,泰勒有關現代性及多元文化的見解會有些啟發作用」。(廖炳惠 2001:243)
Di按呢e基礎上,通用拼音e出現gah使用,應該被視為追求多語ham多元台灣e決心gah嘗試。希望將來ham台譯問題有關e討論,m是只停留di「守舊e保守主義」上,也m是閉關自守e「孤立主義」,是veh向edang建構出一套「弱勢語言生存守則」e良好示範,按呢才edang豐富母語文化場域e多重想像,奠立母語文化e主體性,以進一步織繪「多語台灣多元島嶼」e和諧共榮願景。
*
感謝江永進教授gah我討論相關問題,ho我受益真濟,ma veh感謝尤美琪老師ho我寶貴e建議gah鼓勵。
引用書目
Appadurai, Arjun. Modernity at Large: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. Minneapolis: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, 1996.
Benjamin, Walter. “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” Selected Writings: Vol.1, 1913-1926. Ed. Marcus Bullock and Michael W. Jennings. Cambridge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1996. 253-63.
Chan, J. C., P.C. Ching & Tan Lee. “Development of a Cantonese-English Code-mixing Speech Corpus.” Interspeech 2005, Sept.04-8, Portugal: Lisbon. 1533-1536.
Liu, Lydia H.“Introduction: The Problem of Language in Cross-Cultural Studies.” Translingual Practice: Literature, National Culture, and Translated Modernity-China, 1900-1937. Stanford: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95. 1-42.
McCrum, Robert, William Cran & Robert MacNeil. The Story of English. New York: Viking, 1986.
Miller, J. Hillis. New Starts: Performative Topographies in Literature and Criticism. Taipei: The Institut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Studies, Academia Sinica, 1993.
Nesti, Riccardo. Florence. Foloence: Becocci, 2000.
Said, Edward. The Edward Said Reader. New York: Vintage Books, 2000.
Spivak, G. C. Outside in the Teaching Machine. New York & London: Routledge, 1993. 179-200, 313-315.
Taylor, Charles. Sources of the Self: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Identity. Cambridge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1989.
《中外文學:「多元系統研究」專輯》。《中外文學》351(2001)。台北:台大外文系。
《中外文學:「翻譯、文學研究與文化翻譯」專輯》。《中外文學》341(2000)。台北:台大外文系。
《中外文學:「翻譯研究」專輯》。《中外文學》355(2001)。台北:台大外文系。
《中外文學:「翻譯研究與作品改編:第二十四屆比較文學會議論文專輯(III)」》。《中外文學》344(2001)。台北:台大外文系。
大衛.克理斯托(David Crystal)著。《語言的死亡》(Language death)。宋偉航譯。臺北市:貓頭鷹出版社,2001。
王育德。《台灣話講座》。台北:自立,1993。
王德威。《被壓抑的現代性--晚清小說新論》。台北:麥田,2003。
本雅明(Water Benjamin)著。《啟迪—本雅明文選;(Illuminations: Essays and Reflection)。漢娜.阿倫特(Hannah Arendt)編、張旭東譯。香港:牛津大學出版社,1998。
江永進。〈選擇台文文字方式e一寡原則〉。《臺灣研究室通訊》5-6期合刊(1995)。新竹市:清華大學台灣研究室。40-69。
______。《台語拼音課程》屏東:安可,2005。
米樂(J. Hillis Miller)著。《跨越邊界:翻譯、文學、批評》。單德興編譯。台北:書林,1995。
李歐梵。《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》。上海:復旦,2002。
李歐梵。《現代性的追求: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》北京:生活.讀書.新知三聯書店,2000。
李奭學。《經史子集:翻譯、文學與文化劄記》。台北:聯經,2005。
呂理州。《明治維新:日本邁向現代化的歷程》。台北:遠流,1994。
呂理州。《學校沒有教的西洋史》。台北:時報,2004。
林央敏。《台語文學運動史論》。台北:前衛,1996。
______。〈綿爛包含認真佮負責――踏《夜空流星雨》的話頭〉。見張春凰等合著《台語文學概論》,頁1-7。台北:前衛,2001。
林繼雄。《現代文書法》。台南:大夏,1990。
林真美發行。〈小大〉(季刊)。台中:小大聯盟,1998年8月創刊。
竺家寧。《古音之旅》。台北:國文天地,1989。
侯捷。〈譯序by侯捷〉。見David Vandevoorde等著、侯捷等譯,《C++ Templates 全覽》,頁i-ii。台北:碁峰資訊,2004。
胡功澤。《翻譯理論之演變與發展》。台北:書林,1994。
胡民祥。〈歐洲藝復興重民族母語文運動的啟示〉。「第二屆北美洲台灣語文夏令營」。1996年8月1-4日。
______《茉里鄉記事》。台南:開朗,2004。
施正鋒、張學謙合著。《語言政策及制定『語言公平法』之研究》台北:前衛,2003。
張春凰。《雞啼》。台北:前衛,2000。
______〈行向本土化gah全球化e台語世界童話:「編譯改寫」對經典e再生產〉,《台灣歷史學會會訊》18(2004):28-38。
______《夜空流星雨》。台北:開拓,2004。
張春凰、江永進、沈冬青合著。《台語文學概論》。台北:前衛,2001。
張春凰、江永進合著。《台語世界童話360》第五、六集。新店市:開拓,2005。
______《實務導向e台語翻譯論》。forthcoming。
張學謙。〈雙文字的語文計劃:走向21世紀的台語文〉。《教育部獎勵漢語方言研究著作得獎作品論文集》4:1-4:19。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、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,1998。
______〈白話字kap台語文e現代化〉。《2004年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》。「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」。台南:台南文學館,2004年10月9-10日。1-17。
______〈漢字文化圈的混合現象〉,漢語文化學第九屆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究會,2005年5月25-6日,淡江大學中文系。
張培基等編著。《英漢翻譯教程》。台北:書林,1993。
許極燉。《台灣話流浪記》。台北:台灣語文研究基金會,1988。
______《台語文字化的方向》。台北:自立晚報,1992。
______《台灣話通論》。台北:南天,2000。
______《台語學講座》。新店市:開拓,2003。
許寶強、袁偉編。《語言與翻譯的政治》(The Politics of Languages and Translation)。香港:牛津大學出版社,2000。
陳明仁。《A-chhun》。台北:台笠,1998。
麥格拉斯(Alister McGrath)著。《當上帝開始說英文》(In the beginning: The story of the King James Bible)。張曌菲譯。台北:新新聞文化,2002。
單德興。〈理論之旅行/翻譯:以中文再現Edward W. Said 以Orientalism的四種中譯為例〉。《中外文學》341(2000): 39-72。
______〈翻譯.經典.文學〉。《通識人文十一講》。馮品佳編。台北:麥田,2004。79-112。
黃文範。《翻譯新語》。台北:東大,1989。
黃宣範。《翻譯與語意之間》。台北:聯經,1976。
廖炳惠。〈泰勒論現代性與多元文化〉,《當代》100:10-29。"Charles Taylor on Modernity and Multiculturalism", Contemporary. 1994。
______《另類現代情》。台北:允晨,2001。
______〈台灣面對全球化與本土化之挑戰〉。「台灣文化的重建研討會」。台北:台灣大學法學院,2002年2月21日。
______《關鍵詞200:文學與批評的通用辭彙編》,台北:麥田,2003。
鄭良偉等。《台灣漢文化之本土化》〈語文研究的類共性台灣實況化〉。台北:前衛,2003。
鄭良偉編著。《國語常用虛詞及機台語對應詞釋例》。台北:文鶴,1989。
鄭良偉。《演變重的台灣社會語文- -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》。台北:自立,1990。
鄭良偉編著。《台語的語音與詞法》。台北:遠流,1997。
蔡淑媖。《從聽故事到閱讀》。永和市:富春文化,2001。
______〈蒲公英〉(季刊)。新莊市:新莊說故事媽媽種子團,1998.10月創刊。
蔣為文。《語言、認同與去殖民》。台南:成大出版社,2005。
蘇正玄。〈台文通訊e歷史〉。《台文通訊》131 (2005):4。
台文網站
《台文通訊》:http://taiwantbts.org
《海翁台語文學雜誌》http://www.king-an.com.tw
《臺灣e文藝》:www.twne.idv.tw
古雅台語人:http://neuro.no-ip.infotaiwanesefriedns.php
www台語聖經:www.edutech.org.tw/LA/Liim-K-H.htm
Original Post on Pixnet